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,规范经济活动流程,加强经济领域风险防控,根据财政部、省财政厅及省教育厅相关规定,结合我校实际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上级文件精神,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,规范经济活动,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,促进管理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,为学校全面推进“双一流”和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。
(一)坚持全面推进,科学规划。全面建立、有效实施内部控制,确保内部控制覆盖经济活动的全过程,贯穿经济活动的决策、执行和监督全过程。科学制定岗位职责、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,运用现代技术,将内部控制嵌入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层级、各个方面、各个环节和各个岗位。
(二)坚持问题导向,突出重点。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,重点关注预决算管理、资金管理、资产管理、采购管理、工程项目管理、经济合同管理等重要经济活动及其可能产生的重大风险,细化经济活动流程,明确关键控制点,提高内部控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(三)坚持共同治理,有效制衡。在岗位设置、职责分工、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。充分发挥审计与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。
规范重点领域、关键岗位的经济活动运行流程、制约措施,基本建成与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。确保经济活动合法合规,确保资金、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,确保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,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,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效果,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(一)健全内部控制体系,强化内部流程控制。有效运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、内部授权审批控制、归口管理、预算控制、财产保护控制、会计控制、单据控制、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,加强对学校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,实现内部控制体系全面、有效实施。按照内部控制规范要求,将各项业务中的决策机制、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到业务流程中的每个业务环节。明确职责范围和分工,切实做到分事行权、分岗设权、分级授权,并定期轮岗。
(二)分析经济活动的风险,选择风险应对策略。从各项经济业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入手,运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、评估,按照各项经济业务特点确定具体的风险点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,结合现有的规章制度,确定风险应对策略。
(三)加强信息系统建设,提高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。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为契机,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建设,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、及时性和有效性。通过信息的同步集成,解决“信息孤岛”问题,搭建财务管理、资产管理、招投标管理等信息系统整合统一的平台,更好地发挥信息共享对内部控制建设的促进作用。
(四)加强监督检查工作,加大考评问责力度。建立健全经济业务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制度,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,检查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,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。通过自我评价,评估内部控制的全面性、重要性、制衡性、适应性和有效性。重视评价结果运用,将评价结果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。
(一)加强组织领导,健全工作机制。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,切实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,将我校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、规范化轨道。
(二)抓好贯彻落实,明确职责分工。财务处、审计处分别牵头负责内部控制建设与评估工作,各单位落实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,组织实施本单位相关工作,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顺利进行。
(三)强化督导检查,制订考核措施。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考核,公开检查结果。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通过评估将测试评价结果上报学校,促进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执行。
(四)深入宣传教育,营造良好环境。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安排利用校报、校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,为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。
(一)建立机构,学习培训、宣传发动阶段(2017年6月-9月)。
学校成立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,由校党委书记、校长任组长,负责对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相关重大事项的决策,对学校内控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。领导小组下设建设工作小组和评价工作小组。内控建设小组和评价小组在学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,分工合作、各司其职,共同推进各项工作。
按照上级要求,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国家及省有关法规制度,统一认识,拟于9月中下旬组织部分专家对校内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内控业务培训。
(二)流程梳理,风险评估阶段(2017年7月-10月)。
各单位对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梳理,及时发现并记录内部控制盲区和盲点,以及违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、授权不当等内控缺失的工作流程,运用专门方法,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,对内部控制流程和控制点进行综合分析,形成风险汇总清单,并将现有制度和控制措施与风险清单进行比对,查找内部控制缺陷,形成《内部控制诊断综合报告》和《经济活动风险要点手册》,为下一步制定风险应对控制措施做准备。
(三)优化流程,完善制度阶段(2017年11月-12月)。
按照“岗位有制衡,过程有监督,审批有授权,事后有评价”的控制原则,召集相关单位,对重点业务、重大风险流程进行梳理,整合控制流程,突出控制重点,改进控制方法,弥补控制缺陷,落实控制措施。同时,针对内部控制缺陷和可能风险,分析缺陷性质和产生的原因,制订具体整改方案,对相关制度条款进行修订、补充和完善,形成行之有效的防范和管控体系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。
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现状,组织各单位根据内部控制标准要求,编制《内部控制手册》,多方面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,指导和规范学校内控体系建设。
在完成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上,建立健全内控管理的长效机制。各单位要密切关注与本单位相关的新形势、新情况,及时更新和完善各项业务流程,不断修订相关制度,确保内控体系持续有效。
(一)各单位要加强领导,按照《各单位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建设职责分工及时间节点表》(详见附件1)组织制定具体的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工作方案,有计划、有步骤地推进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。请各单位将《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建设相关人员联络表》(详见附件2)及本单位实施方案于2017年7月30日前报学校内控建设小组办公室(财务处)。
(二)学校内控领导小组将加强对各单位内控建设工作进度的监督和指导,及时了解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开展情况,听取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共同促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。
(三)学校将依照法律、法规和合作协议等规定,对所属法人单位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监管,通过建立所属法人单位财务信息定期报送制度,定期对所属法人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,建立健全对所属法人单位的监管机制。附属医院、京江学院、学校基金会、机电总厂、出版社等二级法人单位应按照上级要求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自行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、监督及评价工作。